
政策背景与文件依据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技术方法,填补 “无充分毒理学数据物质” 的评估空白,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 “中检院”)为交叉参照(Read-across)方法的落地提供技术支撑:
1️⃣2024 年 4 月 30 日:中检院发布《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技术指南》等 3 项技术文件,其中附件 2《交叉参照(Read-across)方法应用技术指南》,明确了交叉参照方法在化妆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规范,并提供了应用示例,为后续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2025 年 9 月 24 日:中检院发布《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技术通则(征求意见稿)》,文件中明确规定:按照情形1、情形2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的,应当对已有的相关安全背景信息进行收集、研究,包括能够提示健康危害的化学物质分类或关注信息,以及采用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交叉参照等计算机模拟新技术新方法获得的预测结果(已开展相关毒理学终点试验研究的可不提供)。其中,对于植物提取物等复杂混合物,可结合原料组成研究情况,对其中安全信息不足的成分开展必要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已有安全背景信息汇总表。


交叉参照(Read-across)的核心定义与适用范围
(一)概述
交叉参照(Read-across)是化妆品新原料安全评估中的 “数据外推技术”,其核心逻辑为:基于化学结构或生物学活性的相似性,通过利用一种或多种类似化学物质(类似物)的毒理学终点数据来预测另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特定化学物质(目标化学物质)的相同毒理学终点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可填补目标物质自身毒理学数据缺口,降低试验成本并提升评估效率。
(二)适用范围
1. 适用场景
仅适用于结构明确、但缺乏系统毒理学数据的 “非功效性成分” 或 “风险物质”。
2. 排除场景
不适用于具有特定功效的原料,具体包括:
•防腐功能原料
•防晒功能原料
•着色功能原料
•染发功能原料
•祛斑美白功能原料

国际通用交叉参照(Read-across)实施框架
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等均对交叉参照的方法发布过相关指南文件,参考方式如下:
参考方式一:OECD

*参考文献:Guidance on Grouping of Chemicals, Second Edition
参考方式二:ECHA

*参考文献:Assessment R A. Framework (RAAF)[J]. 2017.
参考方式三:ELSEVIER


原则1:总体目标是开展人类安全评估
原则2:评估以暴露为导向
原则3:评估以假设为驱动
原则4:评估旨在预防危害
原则5:评估遵循对所有现有信息的适当评估
原则6:采用分级迭代评估方法
原则7:运用可靠且相关的方法与策略
原则8:明确表征并记录不确定性来源
原则9:清晰透明地记录方法逻辑
*参考文献:Alexander-White C, Bury D, Cronin M, et al. A 10-step framework for use of read-across (RAX) in next generation risk assessment (NGRA) for cosmetics safety assessment[J]. 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22, 129: 105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