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妆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欧盟Safety Gate系统始终对违规产品保持高压态势,持续跟踪并公示相关问题产品信息。2025年,化妆品依然是各国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品类,其违规情形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既包括非法添加禁用成分、限用成分含量超标、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等安全性问题,也涵盖标签标识信息不规范等合规性问题。
ZMUni中贸合规中心对欧盟2025年7月至10月期间发布的化妆品通报数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将从违规原因分类、通报发起国分布、涉事产品类型划分等多个维度展开解读,旨在帮助企业及时把握国际监管动态,有效规避合规风险,保障产品顺利出口。
2025年7月1日至10月31日,欧盟累计通报违规化妆品405款。其中,意大利、捷克、匈牙利、德国、法国为通报违规化妆品数量最多的市场,仅意大利就通报高达234款,占本次总通报量的五成以上。结合上半年数据来看,这几个国家的通报数量也长期位居前列,具体统计数据见下图:

表1:2025年7月-10月欧盟通报违规化妆品市场通报数量
原产国分布:意大利被通报最多
从产品原产国来看,意大利是被通报量最多的国家,共有88款违规产品原产于意大利。其次是德国、法国与中国,具体统计数据见下图:

表2:2025年7月-10月欧盟通报违规化妆品原产国分布
品类分布:香水违规最为突出
从违规产品品类来看,以香水、护肤品等为主,其中香水违规最为突出——通报量达207款,占总通报量的51%,成为通报数量最多的品类。此外,护肤品、染发剂、沐浴产品等也是通报量较高的违规化妆品类型。

表3:2025年7月-10月欧盟通报违规化妆品品类分布
违法原因:超9成化妆品含禁用物质
从违规原因来看,超9成产品因添加禁用物质2-(4-叔丁基苄基) 丙醛(BMHCA)导致产品不合规而被处罚,其他主要违规原因包括:
◾微生物指标不达标;
◾含有有害物质,可能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限用物质的使用不符合要求;
◾标注内容不符合要求;
◾原料超过使用期限;
◾产品信息与申报信息不一致。

表4:2025年7月-10月欧盟通报违规化妆品违法原因
处罚措施:警告并要求停止销售占近6成
这些违规产品的主要处罚措施以警告并要求停止销售相关产品为主,此类处罚涉及255款产品,占总通报量的58.76%;另有53款产品被要求销毁、53款产品被责令下架,两类处罚占比均为 13%。
从这些主要的处罚措施中可见,欧盟对于违规化妆品的处罚更多是针对产品实质性处理,而非单纯书面警告。涉及的主要处罚类型及受到处罚的数量统计见下图:

表5:2025年7月-10月欧盟通报违规化妆品处罚措施
中贸小贴士:
欧盟化妆品法规体系是全球公认最完善、最具代表性的监管体系之一,它不仅实现了从原料到包装的全链条覆盖,监管力度更以 “零容忍” 著称。很多企业容易陷入的误区是:中国与欧盟的化妆品监管逻辑存在本质差异 —— 从法规核心要求、监管机制执行细节,到成分限量标准、标签标识规范等技术层面,二者侧重点截然不同,绝非 “国内合规就等于欧盟合格”。
中贸合规中心建议在开展产品核查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成分合规性审查:确保产品不含欧盟《禁用物质清单》中所列成分,并严格遵守限用物质的使用条件;
◾标签合规性审查:产品标签应完全符合《欧盟化妆品法规(EC)No.1223/2009》的相关要求,准确标注成分、功能及使用说明,避免误导消费者;
◾产品质量控制:包括微生物、理化指标等方面的检测与稳定性评估,以确保产品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