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受理藤茶多酚作为新食品原料的申报。这一进展不仅体现了植物多酚类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也标志着天然功能成分应用扩展迈入新阶段。藤茶多酚的成功进入申报程序,反映出我国新食品原料体系对植物来源成分的日益重视。
近年来,植物多酚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持续拓展,从常见的茶多酚、葡萄籽多酚、甜叶菊多酚,到最新获批的樱花多酚,其功能价值不断被挖掘,产品形态日益丰富。藤茶多酚的加入,有望进一步完善植物源食品原料体系,推动产业向天然化与功能化方向加速转型,为饮料、烘焙、营养补充剂等细分领域注入更多创新动力。
/图片来源豆包AI
藤茶的植物学特性与分布格局
藤茶,学名显齿蛇葡萄,属葡萄科蛇葡萄属,是一种落叶藤本植物,别称茅岩莓、土家神茶。其形态特征明显:幼枝呈紫褐色并覆盖柔毛,叶为掌状复叶,边缘具粗锯齿,夏季开黄绿色小花,秋季结球形浆果。藤茶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气候,耐贫瘠与干旱,常生长于海拔400至1300米的山地灌丛、林缘或沟谷溪边。
在地理分布上,藤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中国是其主要产地,集中分布于湖南张家界、湖北恩施、广西百色、贵州铜仁等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这些地区降水丰富、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高,为藤茶的生长和活性成分积累提供了优越条件。此外,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也存在少量野生分布。
得益于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特性,藤茶富含多种功能性成分,其中藤茶多酚尤为关键,构成其主要功能基础。
藤茶多酚的成分解析与功能优势
藤茶多酚是藤茶中最具代表性的功能性成分,主要包括二氢杨梅素、杨梅素和槲皮素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二氢杨梅素在总黄酮中的占比可达70%至80%,在功能构成中占据核心地位。这些化合物结构中富含酚羟基,赋予其显著的生物活性。
一方面,藤茶多酚具有突出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二氢杨梅素可有效清除多种体内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从而延缓细胞氧化损伤,提升身体抗衰能力。
另一方面,藤茶多酚还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潜力。相关实验显示,其可增加有益菌数量、抑制有害菌生长,改善因衰老引发的肠道菌群失衡。这一功能为其在功能性食品与保健产品开发中提供了广阔空间。
凭借上述优势,藤茶多酚在提升营养品质与功能化水平方面具有显著价值,为食品工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植物多酚类原料申报时的注意事项
随着越来越多的多酚类植物来源活性物质进入新食品原料体系,监管部门对其安全性与规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申报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1️⃣注重其“安全性”而非“功能性”: 植物多酚类原料往往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调节代谢等生物活性,以藤茶多酚为例,其中含有较高比例的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肠道调节功能。在申报时需注意,应优先证明其“安全性”,而非进行“类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相关的“功能性”研究。
2️⃣毒理与人群使用限制:多酚类物质可能因结构复杂或摄入量大引发潜在安全风险,需通过系统毒理试验(急性、亚慢性、遗传毒性等)明确其安全阈值,同时应结合不同人群生理特点,设定合理的适宜人群和使用限制。
3️⃣科学设定摄入剂量范围:应根据已有研究和申报材料,设定每日推荐摄入量(ADI)或最大使用剂量,并评估多渠道摄入带来的累积暴露风险。
4️⃣质量控制与标准化要求:植物多酚多为含多种黄酮/酚类单体的混合提取物,质量控制难度较高。建议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包括总多酚含量、主成分比例、指纹图谱或标志性成分定量、杂质限度、重金属和农残等,以确保产品一致性与可追溯性。依旧以藤茶多酚为例,其为多种黄酮/多酚单体混合物,须建立清晰的质量控制标准,并验证其批间一致性和稳定性。
5️⃣原料来源与工艺明确:需清晰界定原料植物的种属、部位、采收条件,并对提取、纯化工艺流程进行标准化说明,确保不同批次产品功能成分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为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藤茶多酚的应用场景与市场前景展望
凭借其天然、安全和功能明确的特点,藤茶多酚在健康消费市场展现出显著增长潜力。在食品工业中,其可广泛应用于饮料、烘焙制品、肉制品及营养补充剂等多个品类,契合现代消费者对“天然”“功能”“低负担”食品的偏好。
在实际市场中,藤茶相关产品已初步展现商业化潜力。例如,广西桂林全州县茗源藤茶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藤茶产品曾于2022年荣获“中国名优特产”称号;湖北金祈藤茶生物有限公司产品亦在第四届湖北地理标志大会中摘得金奖。这些成绩不仅印证了藤茶原料的品质优势,也反映出市场对其认可度的提升。
随着新食品原料申报工作的有序推进,政策规范不断完善,藤茶多酚的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更多企业有望在原料提取、产品设计及功能开发等环节布局,推动该原料在各细分赛道中的产业化落地,形成新的增长极。
然而,要实现从研发到商业化的顺利过渡,合规性始终是关键门槛。新食品原料的应用涉及安全性评估、法规解析、数据支撑等多个环节,企业需系统规划、精准应对,方能抢占发展先机。
参考文献:
[1]张典典,高家东,戴彰言,等.藤茶的食用历史及安全性[J].现代食品科技,2024,40(7):363-368.
[2] 陈根洪。藤茶总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 潘佳妮,翟齐啸等。藤茶多酚对小鼠衰老过程中骨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J]. 食品科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