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4年01月24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2023年12月全国未准入境食品信息:12月全国海关在口岸监管环节检出安全卫生等项目不合格并未准入境食品共234批次。
12月未准入境食品主要原因
12月食品未准入境原因的前三分别为:
1.“标签和包装相关”:占43%
2.“检验检疫相关”:占23%
3.“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相关”:占19%
*某些产品因多种原因未准入境,统计时分别计算各原因占比
标签存在问题,导致未准入境?
2023年12月未准入境食品信息中,出现了大量标签不合格的情况,其中产地为日本的产品共有40余款,重量总计超过13吨,产品类型涉及冰淇淋、饼干等多种类型的预包装食品,在因标签不合格中未准入境的产品中占比最高。
对此,中贸合规中心ZMUni整理了中日两国标签标示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标示内容要求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征求意见稿)》。产品标示要求或迎来新一轮的重大调整。(见往期文章:《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再次征求意见,或将迎来重要调整)
常见差异点
中日两国对于食品标示要求不同,中贸合规中心ZMUni整理了一些常见差异点:
● 日本不要求标示生产日期——在制作中文标签时需要补全
● 日本在标示营养成分时,标示食盐当量——在制作中文标签时应注意把盐换算成钠含量
● 中日食品标签上的配料、添加剂要求存在不同——日本要求对食品原料和添加剂作出区分,可能会导致各种配料未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在制作中文标签的时,不应完全照搬日本的配比表进行排序。且需要在标示时对日文配料中的“酸度调节剂”、“食用色素”等项目进行展开,明确标注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为何。
合规途径
日本的预包装食品(原包装为日文的),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加贴中文标签。
中文标签中必须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类型、配料、贮存条件、生产日期、保质期、原产国、在华注册编号、进口商/代理商/经销商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净含量和营养成分表,以及其他必要的信息。
常见错漏点有:
● 对普通食品进行保健食品类的功能宣称
● 缺少警示语(固体饮料、果冻等产品)
● 新食品原料未标注公告中要求内容(每日食用量、适宜人群等)
● 营养成分表问题(核心营养素、修约、营养声称等)
● 净含量规格及字体大小
中贸提示
中贸合规中心有着丰富的食品合规经验,助力国内外相关企业产品高效、合规、安全的进入市场、缩短上市时间、降低合规和生产经营成本,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产业配套解决方案。
联系中贸小助手,获取12月及往期未准入境食品清单(excel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