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化妆品中使用禁用植物原料的话题频频引发关注 —— 从 “圆叶牵牛违规添加” 到 “犁头尖成分风波”,这些看似 “天然” 的植物原料,为何会成为行业不容忽视的合规雷区?
2021年5月28日,《国家药监局关于更新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的公告(2021年第74号)》正式发布。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不得生产、进口产品配方中使用了《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化妆品禁用植(动)物原料目录》规定的禁用原料的化妆品。
《化妆品禁用植(动)物原料目录》共收录 109 种动植物原料,圆叶牵牛、马鞭草油及其衍生物、万寿菊花、补骨脂等均在其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其中的“补骨脂”:它到底是什么?为何会被禁止用于化妆品?又和热门成分补骨脂酚有何区别?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1. 什么是补骨脂?
补骨脂是豆科补骨脂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 “破故纸”,在我国多地有栽培。中国药典中对补骨脂的定义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实;在化妆品中,补骨脂收录于《化妆品禁用植(动)物原料目录》,所禁为全株植物,包括花、茎、叶、果实、种子、根及其制剂等。
*图片来源:植物智
2. 补骨脂为何被列为化妆品禁用原料?
1️⃣自身毒性与安全风险:
补骨脂被列为化妆品禁用原料,主要在于其含有的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等呋喃香豆素类成分——这类物质具有强烈的光毒性,其中呋喃香豆素类物质也被《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列为禁用物质。当含有此类成分的化妆品接触皮肤后,若暴露于紫外线照射下,可能引发皮肤红斑、水肿、水疱,长期还可能导致色素沉着,甚至增加皮肤癌风险。由于化妆品直接作用于皮肤且日常可能接触日光,这种风险难以通过使用场景规避,因此被严格禁止。
2️⃣国际监管共识: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补骨脂的使用均持严格限制态度。比如:欧盟法规((EC) 2009/1223)规定:在防晒和晒黑产品中,呋喃香豆素类物质浓度需低于1mg/kg(1ppm);
我国将补骨脂纳入禁用目录,既是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结果,也是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的重要举措。
3. 补骨脂和补骨脂酚的区别是什么?
很多人会混淆 “补骨脂” 和 “补骨脂酚”,但二者虽仅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区别:
◾补骨脂:指整株植物及其提取物,因含有呋喃香豆素类毒性成分,被明确禁止用于化妆品;
◾补骨脂酚:是从补骨脂种子中提取的单一活性成分,经提纯后不含光毒性物质,属于已通过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
补骨脂酚因具有抗氧化、皮肤保护等功效,近年来成为护肤领域的热门成分,常被称作 “植物视黄醇” 的替代原料。不过,其使用需严格遵循新原料备案要求,企业需在合规范围内合理应用,确保纯度与安全性。
补骨脂的禁用与补骨脂酚的合规应用,看似矛盾,实则体现了化妆品原料监管“科学分类、风险管控”的核心逻辑 —— 天然成分并非绝对安全,单一成分的合规性也需以严格的备案和风险评估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