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合规中心

中贸合规中心

菜单

资讯中心

>

法规速递

祛斑美白原料——熊果苷
发布时间:2023-03-13

 

 

1、分类

基于化学结构的差异,熊果苷可分为α-熊果苷、β-熊果苷和脱氧熊果苷。《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同时收录了α-熊果苷(序号:01005)与熊果苷(序号:07259),但是并未给出产品最高历史使用量。

 

α-熊果苷具有热稳定性,在安全剂量内无细胞毒性,价格较高,在高级的美白类化妆品中已经开始取代β-熊果苷。β-熊果苷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被水解,在高于50℃强酸或强碱条件下都会水解产生氢醌。脱氧熊果苷的美白活性虽是α-熊果苷的38.5倍,但其在水溶液中对热、光不稳定3种熊果苷的综合比较结果见下表

 

名称

水溶液

热稳定性

光稳定性

常用剂型

α-熊果苷

溶于水

耐高温

较稳定

水、乳、霜剂

β-熊果苷

溶于热水

50℃以上会分解

不稳定

水、乳剂

脱氧熊果苷

不稳定

不稳定

霜剂

 

2、风险物质分析

熊果苷是氢醌的糖类衍生物,会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氢醌。

氢醌因具有抑制酪氨酸酶作用,早期被用于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及皮肤用药中去除皮肤色素沉着。1998年,欧盟化妆品和非食品科学委员会(SCCNFP)因发现氢醌有导致外源性黄褐病和白斑病的风险,建议欧盟禁止氢醌用于祛斑美白化妆品中。此外,国际上相关机构如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美国国家毒理学项目(NTP)对氢醌进行过安全性评估,表明氢醌具有致癌(IARC评估结论属3类物质)和致敏的潜在风险。2011年,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督抽验中,某面膜产品被检出氢醌。因其原料中含有β-熊果苷,因此该面膜在存放、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是否部分转化为氢醌的问题,引起了监管部门和社会的极大关注。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将氢醌列为化妆品禁用组分,因此,对熊果苷中氢醌含量进行必要的安全性风险评估分析必不可少。

 

3、国际化妆品法规管理现状

脱氧熊果苷

2021年7月26日起,脱氧熊果苷已在欧盟禁用。此外,越南于2022年7月26日发布公告,将脱氧熊果苷列入化妆品禁用成分清单,英国拟禁用化妆品美白剂脱氧熊果苷,于2022年12月15日生效。

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

SCCS在文件为SCCS/1552/15和SCCS/1550/15中分别对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进行过安全评估,并发布了相关意见:α-熊果苷在化妆品中的使用对消费者是安全的,在面霜中的浓度高达2%,在身体乳中的浓度高达0.5%;如果化妆品配方中氢醌保持在1ppm以下,则面霜中浓度高达7%的β-熊果苷对消费者是安全的。尽管如此,SCCS在两份意见中都强调,尚未对化妆品中潜在的氢醌释放物质混合使用时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在最新的征求意见稿SCCS/1642/22中表示如果没有氢醌的释放及其最终归宿的数据,无法确定化妆品中任何一种熊果苷的安全浓度。

在韩国,熊果苷作为美白功效原料,使用限量为2%~5%;日本未规定化妆品中熊果苷的使用限量要求在中国台湾地区,熊果苷作为美白原料的限量为7%,制品中所含氢醌应在20mg/kg以下。

 

 

 
 

在2022年8月1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的《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与我国主要人群皮肤类型相近的国家或地区,已通过法规公布或者由监管部门批准作为祛斑美白功效原料使用的,可提供相关法规资料作为功效成分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