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的迫切需求与食养的重要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指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慢性病的高发病率、长期病程和低有效控制率不仅严重影响国民健康,还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为应对这一局面,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新时代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策略和行动》白皮书,提出通过“食养、食疗和营养治疗”技术措施,推广“同防共治”的“智疗”路径,强化全民健康教育,满足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需求。
基于这一思路,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近两年内先后编制了多项食养指南。不仅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科学的饮食干预指导,也为功能性食品行业指明了研发与推广的方向。
卫健委发布的系列食养指南
近两年已发布八项食养指南,包括:
● 《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
● 《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
● 《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
●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
●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 《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 《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2024年版)
食养指南旨在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中西医联合的优势,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提供食谱套餐示例和营养健康建议,提升膳食指导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如何从食养指南中找产品开发的思路
在大健康背景下,这些食养指南为功能性食品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参考。以《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为例,一起初步探讨下如何从食养指南中找产品开发的思路。
1、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趋势-需求
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主要由膳食摄入和体内分解的嘌呤化合物经肝脏代谢产生,通过肾脏和消化道排泄。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产生和排泄保持平衡状态。当嘌呤代谢障碍时,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病理基础。2018-2019 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表明,我国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 14%,痛风患病率为0.86%~2.20%,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沿海高于内陆。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三高(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之后的第四高。说明针对这类人群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
2、究其原因-是否适合食养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与膳食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尤其是长期摄入高能量食品、大量酒精和(或)高果糖的饮料。肥胖是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搭配膳食,减少高嘌呤膳食摄入,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膳指导下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病因、证候、体质等给予不同食养方案,达到逐步改善体质,辅助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说明食养介入,对高尿酸血症有可行的效果。
3、食养原则和建议-如何设计产品
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食养理论和相关慢性病科学研究文献证据,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的日常食养提出 7 条原则和建议。
包括:1.食物多样,限制嘌呤。2.蔬奶充足,限制果糖。3.足量饮水,限制饮酒。4.科学烹饪,少食生冷。5.吃动平衡,健康体重。6.辨证辨体,因人施膳。7.因地因时,择膳相宜。
依据该原则的基础上,开发适合这类人群食用的功能性食品。
4、不同证型推荐食药物质及新食品原料-选择哪些原料呢?
食养指南的核心是针对疾病或人群特点定制膳食方案。例如,对于高尿酸血症人群,指南倡导低嘌呤饮食,功能性食品开发可以针对这一需求,推出低嘌呤零食、代餐和饮品。此外,还可研发添加降尿酸功能成分的食品,例如草本植物提取物(如葛根、百合和菊花)。
其中原则和建议第六条 “辨证辨体,因人施膳”,提供了不同病症下适合的食养物质,包括推荐的食药物质及新食品原料。
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生活条件等的变化来看,先天脾胃虚弱,或后天饮食失养,损伤脾胃是痛风发病的关键因素,脾胃失调、湿浊内生是痛风反复不愈的症结所在。
痛风食养关键在于调理脾胃,推荐食用白扁豆、玉米须、麦芽、山药、芡实、大枣、橘皮、山楂、五指毛桃、茯苓等。脾主肌肉,选择和缓、少量、持续的运动方式,可以使筋骨舒展,脾胃得健。结合患者的体质特征和临床症状,根据常见中医证型,合理膳食。
湿浊证,常见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和痛风间歇期,该类人群以痰湿体质多见,应避免寒冷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严格控制肥甘厚味,即限制嘌呤和蛋白质的总摄入量,低盐膳食,尤其避免食用甜、油腻、酸、涩食物;可食用薏苡仁、橘皮、茯苓代茶饮。
湿热证,常见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该类人群以湿热体质多见,除严格限制嘌呤、蛋白质的摄入之外,尤其应该限盐和烟酒,避免外感风寒、风热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推荐食用山竹、西瓜、荸荠等,可用赤小豆、木瓜、薏苡仁等煮汤饮用。
痰瘀证,常见于痛风间歇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该类人群多见血瘀和痰湿体质。患者应多饮水,严格限制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和高盐膳食,可食用木耳、山楂、桃仁等。脾肾亏虚证,常见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该类人群以阳气亏虚体质多见,宜食温热性食物,可食生姜、黄芪、茯苓、核桃、荔枝等。
不同证型推荐食药物质及新食品原料-
选择哪些原料呢?
随着慢性病防控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正从“基本营养”向“精准功能”转变。消费者不仅要求食品安全,还希望其能提供具体的健康益处,如降血脂、控血糖或降尿酸。
食养指南的发布不仅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功能性食品行业指明了研发方向。在慢性病发病率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功能性食品企业需要紧跟政策与市场需求,通过科学创新和文化融合,推动健康食品的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满足个体健康需求的必然选择,也为“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贸合规中心将现有的食养指南已一键打包,欢迎下方联系小助手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