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合规中心

中贸合规中心

资讯中心

>

行业洞察

益生菌最新共识:如何判断益生菌的健康新功能?益生菌菌株怎么复配?附文件分享
发布时间:2025-05-22


第一部分


益生菌菌株复配的专家共识

食品用益生菌复配是将不同菌株进行科学组合,通过菌株间的互补以及协同效应,实现更有效地调节人体的健康功能。多元化的益生菌复配产品用于健康管理,已成为益生菌相关产品开发的重要方向。2025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系统分析益生菌复配的研究现状、理论依据、菌株复配的主要影响因素等,经过近30位行业专家的深入研讨,形成“益生菌菌株复配的专家共识”,并于第20届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期间正式发布。


1多菌株复配是益生菌产品创新与开发的重要方向

现有研究表明复配益生菌的多靶点作用对宿主健康维护具有良好的效果。益生菌菌株复配可以是基于多种作用机制加持的特定健康作用的叠加,也可以是多菌株复配实现多个健康作用的有效干预。然而,由于复配菌株产品的健康效应受到健康状况、宿主肠道微生态差异及单菌株特性的复杂调控,因此未来益生菌复配仍需要充分的科学循证,以验证复配菌株产品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效应。


2生态学理论是益生菌菌株互作及复配的参考依据

益生菌菌株复配的生态学理论主要有菌株的交叉喂养、功能互补、生态位竞争等。基于目前研究,尚未发现益生菌复配存在安全性问题。以益生菌健康作用效果为导向,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多维度协同设计,通过模拟肠道菌群的天然互作网络,可实现功能增效与生态稳定性。未来,可研究系统解析菌株互作机制、建立复配比例与宿主响应的量化模型等,为益生菌菌株复配提供可靠并可量化的科学证据。

3宿主肠道菌群差异性、原料菌株加工特性及稳定性是益生菌复配的主要影响因素

针对宿主的个体差异性问题,结合精准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宏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多组学技术筛选宿主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指导复配益生菌的精准优化。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生产工艺技术创新,以提升复配菌株的存活率、货架期稳定性及其功能。未来,遵循“精准设计-工艺适配-稳定性监控”的原则,推动益生菌标准化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可为优化复配益生菌的应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4菌株水平精准鉴定与活性评价是复配益生菌产品质控的关键技术

复配益生菌产品健康功效的发挥需要满足各菌株足够的数量要求。然而,当前复配菌株检测体系面临遗传同源菌株不易识别、活/死菌区分技术瓶颈及多菌种同步定量缺失等问题,且现有体系侧重活菌数量而忽视功能活性评估,亟待整合代谢组学标记构建“数量-功能”双维模型。未来技术创新可关注AI算法优化引物设计、耐热DNA聚合酶开发等,进一步推动检测体系向多菌种、高通量、功能化方向演进,支撑益生菌产业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升级。


5AI技术将助力益生菌复配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

当前,益生菌菌株科学复配的常规研发逻辑是基于清晰的单菌株功效证据。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组学技术的有机融合,有望推动益生菌复配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基于组学技术、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分析人群肠道菌群信息、健康数据、益生菌菌株基因组及代谢组信息等,可预测最佳益生菌菌株复配方案。AI学习临床研究数据,可模拟复配益生菌产品作用效果,然而,数据伦理问题、益生菌实际临床功效评价的一致性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关注《食规顾问》公众号

回复“益生菌”,获取完整报告



第二部分


益生菌健康新功能的科学证据

近年来,随着多种组学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益生菌的研究领域从肠道健康、免疫调节不断向外延伸,尤其在益生菌与体重管理、血脂调节、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热度不断攀升,并取得显著成果,为拓展益生菌的健康功能奠定了科学基础。2024-2025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基于益生菌在体重管理、血脂调节及幽门螺杆菌控制作用的最新科学证据,邀请益生菌领域专家经多次研究与讨论,形成以下科学观点:


1. 益生菌功能声称需要基于坚实的科学证据

益生菌功能声称证据链建立需要清晰的作用机制、详实的临床研究结果及科学客观的判定指标。在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摄入的益生菌既有单一菌株也有复配的多菌株产品,由于多菌株复配可促使多种机制协同作用以增强益生菌在肠道中的定殖与功能表达,在改善肠道微生态和促进代谢方面表现出更显著的效果,因此近年来益生菌与健康的研究更倾向采用多菌株复配的形式。

2.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组成及其产生的多种代谢产物调控体重

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分泌相关代谢产物,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脂质代谢等途径有关。在临床研究中,益生菌在体重控制上的干预时间多为8~12周,剂量通常在108~1012 CFU/d。目前,主要以动态监测体重(BW)、体脂(BF)、腰围(WC)、体质指数(BMI)等指标评价益生菌调控体重的功效。

3.益生菌可通过干预脂质代谢,减少脂质吸收等方式改善血脂水平

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影响胆汁酸代谢,提高SCFAs含量,促进脂质分解代谢,抑制脂质合成代谢及减少肠道脂质吸收等有关,从而调节血脂水平。最新益生菌调节血脂的临床研究中,一般干预时间在4~27周,剂量通常在109~1011 CFU/d。益生菌调节血脂的临床判定指标主要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4益生菌在辅助干预Hp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益生菌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Hp生长,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改善治疗耐受性以及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Hp治疗的依从性与治疗成功率。临床研究中,一般通过2~8周的干预时间及109~1012 CFU/d的干预剂量,益生菌在提高Hp清除率及缓解副作用方面具有较好效果。益生菌辅助治疗Hp的判定指标主要是评估其清除率,尚缺乏其他判定指标。


5基于菌株水平建立适用性强的益生菌功能性评价方法是未来研究方向

虽然益生菌在调控体重、改善血脂及幽门螺杆菌控制作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许多临床研究发现益生菌的健康功能具有人群特异性和菌株特异性,需要在菌株水平、复配方式上判定相关健康功能。未来,基于益生菌不同功能的判定指标,强化新技术应用,构建适用性更强的功能评价方法,是科学界定益生菌单菌株或复配菌株功效作用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精准化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



关注《食规顾问》公众号

回复“益生菌”,获取完整报告



/内容来自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活动预告

🔥从中国到全球:2025食品原料创新&合规论坛,6月26日,上海见!

版权声明:公共信息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件
下载文件

1728312015-右侧广告位-化妆品服务
1728312018-右侧广告位-食品服务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